首页>>经典案例>>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密室逃脱遇“鬼新娘”意外受伤 谁来担责?

时间:2022-10-28  【转载】

2021年10月,林某和几个朋友一起同去某娱乐场所玩一项带有恐怖、惊悚情节的密室逃脱项目,该项目包含追逐活动。在项目游戏情节的追逐活动中,林某等人被在拐角处被突然出现的“鬼新娘”惊吓而摔倒受伤在地。林某当即被送往某医院治疗,并于2021年10月18日出院,经医生诊断本次事故造成原告左股骨干骨折,医嘱建议休息三个月;2022年1月13日,林某伤病复发前往某医院住院治疗,于2022年1月16日出院,经医生诊断为左股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2022年1月24日,某司法鉴定所出具鉴定意见书,认定林某的伤残程度为十级伤残,林某取出左股骨骨折内固定物手术所产生的医疗费估算为12000元。某娱乐场所负责人已支付了林某医疗费25910元。但因双方多次协商赔偿比例金额无果,林某遂诉至法院。

经审理,经办法官了解到在事故发生之初被告曾积极为原告垫付相关治疗费用,且在处理本次事故的过程中,双方一直保持沟通。之所以诉至法院是因为对精神抚慰金和残疾赔偿金费用持不同意见。针对这一情况,法官判断双方有和解的基础。遂于庭审中组织双方调解,从原告受伤的程度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向原告进行解释其部分诉求缺乏法律及事实依据,又向被告普法其开设的场馆在安全保障义务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促进双方在此事上各自作出让步。最终,双方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并就调解金额当场履行完毕。

法官提醒:现实中,很多密室逃脱商家会要求玩家签订《免责协议》,让玩家声明或承诺,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因惊吓、特定动作等造成推搡、踩踏、摔倒等使身体受伤的,经营者对此免责。事实上,我国《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的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系法定义务,属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并不能通过玩家的声明或承诺,或者签署具有相同效果的《免责协议》等文件来免除。而且《免责协议》一般是商家为了重复使用而提前拟定和准备好的,在游戏开始前要求玩家签署,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可能会被认定是“格式条款”。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格式条款无效。受伤玩家可依法要求商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在此建议广大民众在选择体验馆和游戏主题时,不要盲目跟风,务必选择资质齐全、安全提示详细的正规商家,在看清相关介绍、安全提示,查看店家的道具设施设置情况、消防设施、疏散路线、求救方式等,充分评估综合状况后参加游戏。同时对于经营者而言,一方面要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确保经营场所、设施设备符合安全、消防等规定;另一方面要在游戏开始前充分告知、警示风险,甄别不合格玩家;同时务必做好风险预案,以便一旦发生意外能够及时妥善处置。


 

 
来源:福清法院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